370.旅途记事五十六:“尘封的鸡肋,现身吧”_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好看吗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370.旅途记事五十六:“尘封的鸡肋,现身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370.旅途记事五十六:“尘封的鸡肋,现身吧”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卷一地球第一站,还钱之旅370.旅途记事五十六:“尘封的鸡肋,现身吧”【唐采韵的师生指数提升至3】

  紧接着。

  【唐采韵的师生指数提升至4】

  随着眼前再次飘起的一行蓝色小字飘然而逝,李安眼里闪过一抹不易察觉到的光。

  极快地扫了一眼升级经验,上午查看教学点的时候还差三个小时升级,此时只剩一小时。

  紧接着又打开系统教室,全员头上飘着zZZ,没有人坐在钢琴前。

  片刻后收回思绪,李安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孩子们身上,“大家记住了吗?”

  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回答他:“记住啦!”

  李安点点头,“好,那我们正式开始下午的课程。”

  实际上随着孩子们搞明白音乐在行进中的强弱概念,李安这堂课的核心内容也基本讲完。

  剩下的就需要孩子们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多练多思考,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听感标准或者说是审美标准。

  因为概念是死的,而音乐是活的,同样一首作品,十名风格不同的演奏家来演奏,会出现十种不同的强弱关系的对照。

  一百名演奏家来演奏dore两个音,只会出现一种音高关系,就是一组大二度音程。

  大概这就是强弱在音乐中的极致魅力体现。

  掌握了强弱,就能掌握音乐的生命体征,至少在现在这一阶段,李安是这么认为的,他也通过k414第二乐章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当他在舞台上以近乎夸张的强弱对比演奏该乐章,得到的掌声远远超乎他上台前的预想。

  去感悟吧,他由衷希望孩子们尽早领会到强弱关系在实际演奏中对于音乐行进所能产生的奥妙。

  随后的半个小时里,以孩子们都弹过的小步舞曲为例,李安用钢琴带着孩子们先通过齐唱、分声部合唱来初步感受强与弱的对比。

  比如在齐唱之前,他先让孩子们回归最初级的乐理知识——4/3拍的强弱规律。

  但凡了解一点音乐的人都知道,4/3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以四分音符作为单位拍,每小节有三拍,三拍依次出现的强度是强、弱、弱。

  在李安第一次问孩子们的时候,他问: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孩子们用一样的音量回答他:强弱弱。

  他摇头,紧接着许家兴同学用非常夸张的方式再次回答:强!弱。弱。

  教室忽得一下安静下来,所有孩子都看向许家兴,就好像许家兴犯了什么错误。

  “很好。”

  许家兴用夸张的音量对比直接将强弱弱字面的含义体现,得到了李安的肯定。

  没错,这就是李安想要的答案。

  很多老师在教学阶段更注重的是孩子们有没有记住4/3的强弱概念,而忽视了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以最原始最直接的发声方式感受什么是强弱弱。

  在一次和陈璇讨论中,李安抛出自己的观点,却遭到了陈璇的反对。

  陈璇认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在吹奏的时候有意识地加重强音导致气息紊乱。

  李安反问陈璇:所以只能等到孩子气息稳定之后才能做加入强弱演奏的变化吗?

  陈璇思考过后发现好像也不是:但是没有稳定的气息支撑,孩子做不好强弱弱的处理。

  李安继续反问:什么是处理好?你那首8/6拍练习曲的强弱关系在你的气息控制下做到完美了吗?

  陈璇不说话了。

  李安接着又问陈璇:如果孩子在学习第一首4/3拍作品一开始,就能带着强弱弱的意念去演奏,哪怕演奏出夸张的音量对比又能怎么样呢?

  只要孩子把音吹对,把节奏吹对,强弱夸张一点又有何妨?

  他吹成强弱弱错了吗?

  陈璇点点头,那一刻她好像醒悟过来一个问题。

  纵观初学音乐,似乎能留给孩子实际感受的想象空间只有强弱对比。

  音高是固定的,孩子出错会被老师说。

  节奏是固定的,孩子出错会被老师说。

  只有强弱标准参照强弱,却又被大多数老师“逼迫”不能“出格”。

  或许其中一些老师一个周末要上十节课,心里只盼着每一个上课的孩子都能“安静”点,反正孩子已经能在乐理考级的时候回答出4/3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或许其中一些老师如陈璇,总想着等孩子在某些“所谓技术”稳固之后再加入新的教学元素。

  诚然,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但李安还是忍不住想问问一些老师,你们在孩子学习音乐一开始,一遍又一遍向家长学生一遍又一遍强调乐理学习的重要性,就好像家长不给孩子们报乐理课就是罪大恶极,就好像孩子们不学乐理就没有办法学音乐,而你们又是在实际教学中干了什么呢?

  把乐理如同公式一样复制在学生的脑海中,拿着几十年前的老教材照本宣科。

  就连国内乐理教育的祖师爷李老爷子都曾在一次国内的乐理研讨会议上指出他那本教材已经过时了。

  乐理是一门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结合音乐进行探索的知识,而不是老师们凭借自说自话为孩子们构建起的一座封闭式的“牢房”。

  乐理最终要体现在声音的艺术中,而不是答卷和考级证书。

  当然当然,李安也只是在心里问一问,也无意去针对谁,因为对于广大基层钢琴老师,家长愿意为一节数学课支付多少钱,又愿意为一节钢琴课支付多少钱?

  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所以李安非常敬重X老板,这次夏令营一个孩子只收2800,这样的师资环境,这样的课程设置,铁铁地贴钱干买卖。

  或许X老板一开始就没打算干买卖,不然为什么不收5600呢。

  这样的夏令营,一天560又真的贵吗?

  换个说法,家长带孩子暑期来燕京旅游一天食宿得多少钱?

  在许家兴的带头下,孩子们只用了一遍,就打开了固有强弱概念的枷锁。

  第二遍齐唱中,孩子们轻松地在钢琴伴奏的顿挫中找到了平衡强弱的唱法。

  第三遍齐唱就引来了隔壁四组师生的注意。

  小步舞曲大家都熟悉,可从前弹的时候,大家也没觉得这首曲子有这么灵动的感觉。

  到了分声部合唱的环节,李安让唐小星和王小虎各自带领一个小队,王小虎小队唱一声部,唐小星小队唱二声部。

  有了声部参照,孩子们再想在演唱中做出整体的强弱效,就需要商讨统一了。

  两组孩子各自练好各自的声部之后,李安把商讨的环节留给孩子们自己去处理,然后拿着手机出去了一趟。

  陈璇十分钟前给他发来一条信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kmtxt.cc。好看吗手机版:https://m.hkm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